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柚山村 基于生态发展的“乐学田园”课程
发布时间: 2024-03-29 编辑:儒林镇 点击数: 277

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柚山村

基于生态发展的“乐学田园”课程

 

柚山村在生态发展理念指导下,逐步形成了绿色养殖、文旅销售为一体的经济产业链,村经济富裕,环境优美,文化繁荣。柚山村围绕一山一湖、一宕一寺自然资源和地方文化,打造全新劳动实践基地,给中小学生提供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劳动实践场所,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新时代乡村的美好,直观感受常州市推进“两湖”创新区建设战略的成果。

一、课程目标

“乐学田园”课程总目标

拓宽新时代学生视野,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增强“四个自信”,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乐学田园”课程年段目标

(一)小学低年段(1-3年级)

1.带领学生走进乡村,感受乡村自然美景,体验乡村独有的田园风貌,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社会现象,在活动中了解社会活动规范,培养探究自然社会的兴趣。

3.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认识自身的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安全保护意识。

(二)小学高年段(4-6年级)

1.初步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学习和遵守社会公约规范,具有一定的社会认知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自信心,学会沟通合作,利用工具资料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了解基本劳动知识和技能,养成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三)中学段(7-9年级、高中)

1.拓宽视野,树立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积极探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问题,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2.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自己和他人、个人和团体的不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3.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学习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二、课程体系

依据柚山村现有特色产业和文化资源,分别设置“生态宣传”、“绿色养殖”、“非遗传承”、“田园实践”四大板块课程,引领学生走进乡村大课堂,多动手、多动脑,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1.生态宣传课程。以柚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阵地,参观村史馆,听讲解员讲述柚山村以“水”为核心,从工业转型到生态农业的历史过程和发展成果,宣传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参观柚山村工业发展时期留下的“峭壁悬宕”、“水泥厂旧址”。

 

2.绿色养殖课程。课程一参观柚山村“阡陌蟹塘”养殖基地,学习了解绿色、生态、可追溯的新型水产养殖模式;课程二在“电商直播馆”体验在线电商销售模式,当一回“小主播”;课程三认识长荡湖“水八鲜”。

 

3.非遗传承课程。依托柚山村省级非遗项目“威风锣鼓”和“柚山放灯节”设置课程一欣赏“威风锣鼓队”精彩表演,了解其特色,学生亦可现场体验锣鼓魅力;课程二制作简易“荷花灯”,提供工具材料和制作方法,由学生现场制作一盏小小的“荷花灯”;依托“田园诗社”设置课程三“水乡行”三行诗创作,指导学生以柚山村美景创作三行诗。

 

4.田园实践课程。课程一“开心菜园”劳动实践,根据季节安排合适田间劳动;课程二户外野营活动,利用广阔的田园空地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体会人与自然的融合;课程三以徐家、钱家两个自然村落和湿地公园为参观主体,欣赏拱桥栈道、枕水人家、白鹭浅翔的乡村旅游美景。

 

三、学习方式

本课程以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通过学生的亲自体验、感悟,亲自动手设计、创作、实践等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乡村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如何向学生展示一个既传统而又生机勃勃、充满发展机遇的现代化新农村,理解生态发展理念的重要性是本课程的重点。

鉴于此在本课程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对自然村落的参观体验,自然村落的良田、河道、民居、菜园等是最直观的教材,教学人员只有熟知村的各个地域,才能带领学生通过仔细看、认真听了解乡村生态特征。

2.注重学生实践的可操作性,着眼学生实际设计相关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各年龄段学生身心特征和发展水平,避免眼高手低或者难度过高等问题出现,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3.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和总结,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积极沟通讨论,特别是针对乡村生活、产业发展的想法和体会。

 

 

四、学习过程

柚山村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基本学习过程:直观感受、实践体验、沟通生成。

1.直观感受。实践课程的实施,最首要是让学生通过最直观的看和听,走进一个真实的乡村实境,形成一个跟之前在脑海中预设的乡村模样的强烈比对,吸引住学生,产生学习了解的欲望,继而带领学生进入课程基地深入了解美丽乡村的一草一木,享受乡村劳动实践活动的乐趣。

2.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是本课程的核心部分,在教师的带领下指导学生运用一定方式方法、材料工具和技术手段特定情境中开展实践操作与体验活动通过手脑并用,开展实践学习。本课程的实践体验按侧重点不同分以下几类:一是以认知理解为主,比如绿色可追溯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二是以模仿创造为主,比如三行诗的创作指导;三是以工具使用为主,比如制作“荷花灯”和体验“小主播”;四是以方法运用为主,比如“开心菜园”田间劳动。

3.总结生成。实践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生成新的理解和认识,要求实践个体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不断总结、内在思考、不断提升自我比较逐渐自然社会、自身言行思维方式等有益性思考。因此总结和提炼是课程实施的必要部分,不能把课程实践活动等同于简单的游学活动,要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实践经验或体验、实践认识进行交流总结,要有提升的过程帮助学生在课程基地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增强自信心。

 

五、课程实施

1.配有成熟的课程实施方案和管理队伍。基地聘请了教育专家进行主题培训,以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学人员素养能力

2.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和文化环境创设到位,拥有全新的现代化影媒设施用餐食堂、集队广场,可同时满足800人的生活、学习和活动需求。

3.课程基的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落实各项工作,做到“行前有教育、行中有引导、行后有总结”。

4.课程实施方式多样化情境化。通过参观讲解、动手操作、设计创作等活动形式,以小组合作为主,明确分工,做到人尽其责,合理高效。

六、课程评价

本课程评价侧重学生通过美丽乡村劳动实践基地,生态宣传、鲜乡产业、文化推广、田园实践等课程中,把劳动体验、生命教育、生态农业、乡旅文化等有效整合,寓学习、生活、教育、人文为一体,让学生获得对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真实感受,并有所收获和感悟。

1.即时互动评价包含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他评,学生既是评价主体也是评价对象,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事物和他人,使评价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

2.学习成效评价包括成果展示、观察记录、心得体会、调查报告等,既有过程性评价也有结论性评价。在每个活动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促使学生在活动之后能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指导后续的活动

3.评价有侧重点。每个课程模块评价侧重不同,有侧重实践能力的,有侧重情感价值观的,有侧重知识理解的,不搞高低评价标准,重视综合素质的提升,以肯定鼓励为主。

 

七、课程管理

1.课程制定符合当前国家相关政策、纲要和课程指南,结合学校、学生、家庭实际需要和地方资源条件开发。

2.课程管理规范化,有完善的考评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做好课程考核评价、资源档案管理,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等。

3.聘请相关专业人士基地建设顾问,为基地今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4.完善课程档案,课程结束后及时归纳整理各项评价反馈表,收集家长、学生、合作方反馈信息,及时进行总结,对问题进行分析、完善与修订,所有图文视频等资料整理归档,形成资源库。

 

 

视频资源
         
         
  • 常州市金坛区社区教育委员会 版权所有
    地址:常州市金坛区北环西路34号 邮编:213200